
纪念端午节的古诗
1、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文天祥《端午感兴》
2、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3、谁家儿共女,庆端阳。——舒頔《小重山·端午》
4、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5、沅湘遗恨说年年,举国伤怀今古传。汨水英灵骚客泪,灵均浩气楚江帆。风荷有意凝清泪,玉粽多情祭昔贤。艾叶香驱邪不尽,借凭往古辨忠奸。
6、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端午节古诗词2端午(唐·李隆基)
7、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8、稽古堂前,恰见四番端午又来江上,听鸣鼍急鼓。棹歌才发,漠漠一川烟雨。郭应祥《传言玉女》
9、伍子胥乃春秋时期的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吴伐楚,入楚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后因提倡彻底消灭越国受谗言陷害以赐死,子胥死前曾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吴王闻言令取子胥尸体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至此,端午传说人物中又填下了伍子胥一人。
10、 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灵均何年歌已矣,哀谣振楫从此起。
11、 高谈付梁罗,诗律到阿虎。归来一调笑,慰此长龃龉。
1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13、楚湘旧俗,记包黍沈流,缅怀忠节。谁挽汨罗千丈雪,一洗些魂离别。张榘《念奴娇》
14、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5、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殷尧藩《同州端午》
16、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17、龙舟竞渡是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最古老的祭祀仪式之唐、宋、元、明、清各代,均有临水边观看龙舟的娱乐,声势浩大,精彩纷呈。其中描绘得最为壮观的,当属宋代黄裳的《喜迁莺·端午泛湖》一词:“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浩大的江面上,急鼓声中水花飞溅,龙舟起伏如游龙戏水,人声鼎沸似地动山摇,直到夜色降临,人们才依依不舍地闻着袅袅荷香踏月而归,兴致盎然。
18、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9、大风起矣浪涛狂,壮士悲歌怒发扬。满腹衷肠昭日月,一腔热血系乡邦。忠臣自古多摧折,奸佞从来是祸殃。我诵离骚情已远,恨如江水接天长。
20、五月五日是端午节,你赠与我了一枝艾草。死者却看不见,新结交的知己却在万里之外。
21、《浣溪沙》宋·苏轼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2、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23、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苏轼《浣溪沙端午》
24、深院榴花吐。画帘开,束衣纨扇,午风清暑。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观渡。老大逢场慵作戏,任陌头,年少争旗鼓。 溪雨急,浪花舞。
25、侧闻屈原兮,自沉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殒厥身。贾谊《吊屈原赋》
26、流香涨(zhǎng)腻(nì):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杜牧《阿房宫赋》:"弃脂水也"。
27、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李隆基《端午武成殿宴群官》
28、有意庄严端午,不应忘却重阳。菖蒲九叶,金英满把,同泛瑶觞。朱翌《朝中措》
29、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30、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赵蕃《端午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