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丘吉尔坦克
1、丘吉尔做为一台过渡车且在同级车中并不强势没必要过分关注其成员技能,可以根据这条线顶级车—超级征服者的需要来选择,例如:修理 各职业专属
2、A17 (A17E1) 空降坦克Mk VII"领主"(Tetrarch), 1939 建造数量 177辆
3、图为1944年诺6月6日诺曼底登陆日当天,一些海滩大队的士兵借助一辆“丘吉尔”AVRE型坦克的掩护。这辆“丘吉尔”AVRE型坦克背后安装了一个托架和两具滑轮,可能其在之前刚刚卸下了供部队翻越障碍的小型箱梁
4、1943年春天,新一波的丘吉尔坦克团开始编成,这是因为北方路线一次接收了150辆以上的丘吉尔坦克。这些坦克编成了第34和36近卫重型坦克团,到货的一部分坦克也填补进47和48团以弥补损失。上述团中的两个团(第36和48团)在库尔斯克作战。第48近卫重型坦克团于1943年7月6日投入战斗,第一天就损失了8辆坦克(其中一辆被德国飞机击毁),声称击毁23辆坦克和13辆自行火炮。该团在第二天撤退到普罗霍洛夫卡,与第21坦克旅一起行动。在撤退过程中又损失了7辆坦克,但该团声称击毁5辆坦克和7辆自行火炮。由于缺乏技术装备,48团被迫将剩下的6辆丘吉尔坦克交给21坦克旅并回到后方休整。1943年9月9日,补充完毕的48团开着丘吉尔坦克解放了基辅。
5、发动机:贝德福特350马力直列12缸发动机(丘吉尔坦克)。
6、▲1944年8月,一辆战斗中的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正在喷吐着来自地狱的烈焰
7、图为1944年10月30日,荷兰城市罗森达尔(Roosendaal),第34陆军坦克旅的一辆“丘吉尔”MkVI型坦克经一具由“丘吉尔”架桥坦克架设的拱形钢架便桥跨过一个弹坑
8、公羊“獾”,加拿大利用公羊II底盘改造的喷火坦克,喷火器装在车顶小炮塔上
9、Flammenwerfer auf Pzkpfw I Ausf A,IA喷火坦克,I型坦克改造的喷火坦克,用喷火器取代了一挺机枪(丘吉尔坦克)。
10、除了坦克本身,英国人的谜之操作也产生了更多的问题。一般来说,在向顾客介绍一款研发中的产品的时候,适当隐瞒缺陷主讲优点是比较好的选择。但是1942年10月苏联人从英国人那里收到的关于丘吉尔坦克研发进展的报告中却连篇累牍地介绍了该型重型坦克种种问题。对于一款从零开始研发的坦克来说,进展困难并不是什么罕见的事情,但把这些困难全部透露给客户并不是什么明智的决定。这大大增加了苏联人对丘吉尔坦克的不信任,当PQ-18送来的55辆丘吉尔III型坦克被发现有着火炮后坐不正常的缺陷后,这种不信任彻底爆发了。苏联外交部即刻转交了一封措辞严厉的信件质问英国政府(如果你关注租借法案相关的问题的话,你会发现这往往很有用),关于苏联军方在验收该型坦克时发现的9种缺陷。
11、A30 巡洋坦克"挑战者"(Challenger) 1943 建造数量 200辆
12、“丘吉尔”MK.I的炮塔座圈直径为37米,座圈轴承内共有117颗钢制滚珠。炮塔前部开设了三个狭槽,中间的用于2磅炮,右侧的用于“比塞”机枪,左侧则用于30号瞄准镜。而铸造炮塔各部分装甲厚度为:正面102毫米,侧面及后部89毫米,顶部29毫米。“丘吉尔”坦克的炮塔旋转依靠电力驱动。旋转速率有两档,高速档旋转360度耗时15秒,低速档耗时24秒。在电力驱动被关闭或失效的情况卜,也可以靠手动操纵炮塔旋转——此时,如果炮长训练有素,体力充沛,可以在90秒内将炮塔旋转一圈。
13、“丘吉尔”架桥坦克(ChurchillBridgelayer)
14、从“丘吉尔”MK.II开始,英军采用“比塞”92毫米机枪取代了2毫米榴弹炮,这挺机枪安装在一个万向节基座上,同时配备了一具小型瞄准镜。最早有人计划采用M2“勃朗宁”重机枪,以提高这一辅助武器的威力,也有人建议采用“布伦”机枪提高坦克武器与步兵武器的通用性,但由于这两种机枪均过于长大,难以塞入“丘吉尔”本身就不大的炮塔里,最终,车内的辅助武器定格于2挺“比塞”机枪,车体外部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任意安装轻型武器——英国步兵将“布伦”机枪架设其上,而美军借用的“丘吉尔”ARVE则像自行反坦克炮一样,在炮塔尾部安装M2重机枪。为了提高对步兵的火力支援持续性,“丘吉尔”的机枪弹药携弹量通常大的惊人,一般为6000发左右,如有可能携带上万发也常见,相当于整个步兵排的弹药携带量,这还没有算上主炮的弹药。
15、OT-1T-26M1933改造,用喷火器替换主炮
16、由于英国人初次尝到了丘吉尔坦克所带来的甜头,在以后的日子里这款坦克被英国人当做试验品一样,被改装成各种步兵战车,为以后研制新型战车也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
17、战争需要。一战陷入僵局,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僵局,所以有了坦克的构想。
18、当年诺曼底登陆之后,英军使用这种坦克处理大量的抵抗点,在所有的盟军武器中,丘吉尔鳄鱼是最令德国军队无力招架的,当年的德军士兵很多都是刚刚看到喷火坦克的出现,就纷纷举起双手走出战壕投降。
19、▲丘吉尔AVRE工程坦克上专门用于对付敌军堡垒的290毫米迫击炮,可有效摧毁德军的混泥土碉堡
20、而炮塔方面决定搭载英国产的QF75mm炮,其与M4谢尔曼早期型号使用的M3坦克炮75mm使用相同的美国制炮弹,不过英国产的QF75相比美国的M3能稍微优秀一点,产量也有所保证,使得其量产计划有所加快,丘吉尔MK.VII的初次实战就是1944年6月进行的诺曼底登陆战。
21、KV-8/8S/8M喷火坦克,KV-1/1S坦克改进,用喷火器替换同轴机枪,将76炮换成45炮
22、火炮2星:做为一台HT丘吉尔系列的火炮单发伤害实在是太太太低了,虽然炮控、dbm、穿深尚可但是卡点打伸缩没有人会跟你站桩输出的,拿丘吉尔Ⅶ来做例子150+的伤害实在感人(这明明是中坦、轻坦的火炮。。。)这也是丘吉尔系列弱的根本原因。
23、Flammwagen auf Pzkpfw B2(F),在缴获的法国Car B1 bis坦克基础上改造的喷火坦克,拆除了车体上的75毫米炮,换上喷火器,大概改造了60台左右。
24、用来测试的是这辆来自502营的121号虎式极初期型坦克,它最终在经过了无数次射击测试之后被彻底干烂了。
25、接下来,英国人继续改进丘吉尔步兵坦克,生产出装备扩膛75毫米坦克炮,正面装甲厚达152毫米的丘吉尔MKVII型。在诺曼底登陆中,丘吉尔坦克继续陪伴着英军步兵冲锋。在7月17日,卡昂附近的112高地附近的交战中,第7和第9皇家坦克团的丘吉尔坦克苦战德军的虎式以及豹式坦克。由于德军事先把坦克隐藏在预设阵地中,英军的推进十分艰难,甚至需要不断地呼叫炮火增援,才能把德军坦克赶出半埋阵地。最终,英军以损失24辆丘吉尔坦克的高昂代价,击毁了位于高地上的9辆德军虎式和豹式坦克。
26、Pzkpfw II(Flamm),IID或者IIE车体基础上改装的喷火坦克,在车体前方两侧各装了一个遥控喷火器,看上去Q,产量大约155台
27、1942年8月,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Churchill)到访了莫斯科。不过丘吉尔坦克却比首相本人还早上一个月就来到了苏联。PQ-17船队送了首批丘吉尔坦克到苏联城市阿尔汉格尔斯克(Arcangelsk),这些坦克是丘吉尔II以及丘吉尔III。总共有301辆坦克被运往苏联,不过只有253辆设法到达了目的地。尽管数量相比其他租界法案供应的坦克来说相当少,但是不列颠首相同名的重型坦克仍在卫国战争的战场上发挥了相当重要的的作用。
28、到了4月末,如何向提供苏联丘吉尔坦克的问题终于尘埃落定——英国决定用丘吉尔替代之前的玛蒂尔达步兵坦克,继续向苏联交付。第一批计划发货的25辆中,有23辆是装备过时的2磅炮的丘吉尔II,可以认为英国是想要借机“处理尾货”。第一批丘吉尔坦克拖延了两个月才最终上路,但却在路上损失大半——1942年6月27日启程前往苏联的PQ-17护航船队一共搭载了15辆丘吉尔II和10辆丘吉尔III,虽然总数没有变化,但两种坦克的比例和4月份时候的计划有所区别。这支倒霉的船队在北冰洋上遭到了德国空军和海军的猛烈攻击,33艘货轮中只有11艘最终到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其余全部被击沉。所有负责运载坦克的货轮中,只有运载着丘吉尔II型、III型各5辆的“海洋自由(OceanFreedom)”号在7月11日到达苏联,得以幸免,包括另外15辆丘吉尔在内的430辆坦克全都随船沉没,损失掉的各类武器装备足以武装起一个集团军。
29、面对虎1式坦克的肆虐横行,北非英军向首相丘吉尔求援,请他尽快想出应对的办法,到了1943年初,英国首相丘吉尔,召见了一名29岁的年轻人,他就是道格拉斯林德戴尔少校,这名少校虽然年纪轻,但已是英国国内知名的机械工程师,还掌管着新成立的伦敦坦克训练基地,作为坦克专家他不能够看到自己的同胞们被虎式坦克无情的杀戮,他决心要反击,但必须搞清敌人坦克的装甲厚度,机动性能等等参数,所以他向上级作了报告,要弄一辆虎1式坦克来研究研究。
30、图为一辆第79装甲师的“丘吉尔”AVRE型地毯铺设车在次训练中铺设安装了钢管的地毯。这种地毯主要用于让车辆通过一些松软路面如沙地或泥泞路段
31、A22 步兵坦克Mk IV"丘吉尔"(Churchill) 1941 建造数量 7368辆(所有种类合计)
32、英军视察131号“虎式”坦克,后面开过一辆“丘吉尔”步兵坦克
33、A12 (A12E1) 步兵坦克Mk II"马蒂尔达",1938-39 建造数量 2987辆
34、在人们刚刚把硕果仅存的10辆丘吉尔坦克从“海洋自由”号货轮上面卸载下来的时候,它们就开始给苏联人找麻烦了——已经升为技术上校的科瓦列夫发现6磅炮的高低机全都有问题,其中一辆的高低机在卸载的时候就发现已经不好了。在阿尔汉格尔斯克附近的巴克哈瑞特萨(Bakharitsa)试车时,又发现车辆的振动会导致转向机的外壳出现裂纹。苏联起初把问题的原因归结于技术人员操作不当,但真正的原因却是英国方面并没有将这个缺陷及时告知苏方。苏联人还发现半数的坦克翼子板上出现了凹陷,这些问题还不算特别要命——发动机频繁出现故障才是大问题,而这些故障都是之前的返工引起的,英国人对此心知肚明,但又没有告诉苏联人。PQ-17那些葬身北冰洋的船只把为丘吉尔坦克准备的配件也一并带进了海底,导致配件奇缺,其中一辆坦克到8月底的时候就坏得没法动弹了。除了质量不佳和缺乏配件之外,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并没有英国的坦克教官随同第一批坦克一道赶赴苏联,不受苏联欢迎的雷明顿上尉(Remington)本来要和第一批坦克一同前往,但他被德国人抓了俘虏,于是英国人又派了一位考克斯上尉(Cox)作为替补,随同PQ-18一同来到苏联。
35、 车体转向虽慢,但炮塔转向还不错,不用怕被绕;
36、装甲3星:在坦克世界中,丘吉尔系列车型作为一台HT有着不错的装甲,车体正面装甲相对靠谱,即便是裤裆摆个角度同级车的银币弹也很难打穿,但是首上那一小段垂直装甲、观察口是弱点,另外最大的弱点是脆皮炮塔可以乱穿。
37、这种“丘吉尔”特种坦克改装自“丘吉尔”MkIV型坦克,其携带的1具体箱梁可以跨越1米宽的沟壑或弹坑。
38、▲A-20E-1试验车,炮塔是植了玛蒂尔达坦克的2磅炮炮塔
39、除了T31665R号车的战场奇迹外,另一辆由诺里斯·金少校指挥的“丘吉尔”MKIII型步兵坦克也打得神乎其神。在与德军的作战过程中,该车的驾驶员忘记关闭观察口的装甲舱盖。结果,一枚德军炮弹鬼使神差地打进了车内。当自己的座驾被击中后,诺里斯·金少校等人慌忙逃出坦克,但躲避了一会儿之后,他们发现自己的坦克既没有殉爆,也没有燃烧。于是,车组成员又回到了坦克内,确认自己的坦克并没有受到太严重的伤害。经过简单处理后,他们竟然把坦克开回了友军防线,整个过程犹如开挂一般。
40、接下来,越来越多的丘吉尔坦克开上非洲大陆,开始与德意非洲装甲集团军展开决战。不过德国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把精锐的虎式坦克派往非洲。在盟军对突尼斯的进攻行动中,双方的重型坦克终于有了一决胜负的机会。
41、博物馆中的131号“虎式”坦克,炮塔座圈上的伤痕清晰可见
42、近卫坦克第36团的丘吉尔IV型坦克,1943年8月,炮塔上面的标语为“为了苏维埃”。
43、M4“鳄鱼”,英国人给美军改造的产品,类似英军丘吉尔“鳄鱼”的系统,喷火器在车体机枪的位置,燃料用小拖车拖着
44、▲迪耶普登陆战后,海滩上两辆被遗弃的丘吉尔坦克,来自第14团,后方是一艘正在燃烧的登陆艇
45、丘吉尔鳄鱼堪称是一代非常经典和有用的武器,丘吉尔坦克在二战末期改进出了非常多的武器种类,而丘吉尔鳄鱼是改进的武器中威力最为出色的一款,同时在清扫纳粹战场中是最高效的武器之一。和平年代来之不易,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请珍惜每一分来之不易的时光。
46、I型:最初的型号,铸造炮塔,炮塔内安装一门只能发射穿甲弹的2磅炮(40mm),车首还装有一门3英寸榴弹炮。
47、在第一场战斗中,诺里斯·金少校指挥的丘吉尔坦克发射了45发6磅炮炮弹,击毁了4辆德军坦克,他的战车吃了8发德军炮弹,安然无恙。不过,同队的阿普比中尉就没有那么幸运了,他的坦克首先被德军50毫米反坦克炮接连命中38发炮弹,接下来又挨了6发德军75毫米反坦克炮的炮弹,其中一发击穿了导致战车丧失了战斗力。不过,这还不是悲剧的最高潮,当阿普比中尉车组开始驾车后撤的时候,碰上了澳大利亚军队的反坦克炮部队。澳大利亚的土包子们没有见过大世面,不认识丘吉尔这种新型装备。结果,阿普比中尉的坦克惨遭友军火力误伤。澳大利亚军队的57毫米反坦克炮接连命中炮塔后部,一共击穿3次。这还不算,坦克的变速箱被击穿、发动机被打爆,顿时炸成一团火球。最终,阿普比中尉和另外一名乘员逃出了这辆已经被击中了超过50次的坦克!
48、大黄蜂喷火坦克,由通用轻型载具(布伦机枪车)改造
49、可丘吉尔坦克出现的地方不对了,它面对的正好是当时玩坦克很厉害的陆军强国,德国陆军步兵单独出现的情况有多少?虽然丘吉尔坦克防护力很强,可是机动性极差,在面对坦克的时候只能被动挨打,一般坦克与坦克对战的时候,速度快速有几率闪过侧面打过来的炮弹的,可是跑得慢只能靠装甲硬扛,直到被打穿为止,而且打不过对方跑了你还追不上。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它主要是给步兵火力支援的,炮管是短粗的,不是那种细长的反坦克炮,不适合穿甲。
50、英军将丘吉尔重型坦克改造成喷火坦克,成为德国堡垒的杀手。
51、看上去像怪兽一样的巨车,应该是为了快速战壕用的
52、如果没记错的话,坦克应该是E.D.斯文顿发明的。
53、6磅炮射击测试时在三号坦克和虎式坦克装甲上留下的弹洞。
54、在战争后期,丘吉尔步兵坦克上57毫米6磅炮和75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已不足以对付德国的混凝土碉堡。于是,英国人选定了两个改装方案——以丘吉尔MKVII型为基础改装的丘吉尔“鳄鱼”喷火坦克,以丘吉尔MKIII型为基础加装290毫米迫击炮、专门摧毁敌军火力点的丘吉尔AVRE(皇家装甲工程兵)坦克。
55、A9 (A9E1) 巡洋坦克Mk I,1935 建造数量 125辆
56、虽然在迪耶普战役表现糟糕,丘吉尔坦克依然获得了英国陆军的最后一次机会,前往非洲战场进行实战检验。最早抵达战场的,是六辆丘吉尔MKIII型组成的坦克中队,以指挥官诺里斯·金少校而得名“金部队”。经过昼夜兼程,“金部队”在1942年10月24日抵达前线,刚好赶上了第二次阿拉曼战役。
57、▲早期型丘吉尔MKIII,可以看见炮塔外形已经与MKI/II有明显区别,装备的是57毫米6磅炮
58、另外,除了94毫米主炮之外,还有同轴机枪、车头机枪及防空机枪各一挺。
59、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有士兵身着装甲抵御子弹与坦克并行冲向敌方阵地的做法。而继承这种步兵坦克战法的后裔即是由参谋本部下令开发的丘吉尔步兵坦克,番号为A22的丘吉尔MK.VII。MK.VII将之前的A22的丘吉尔的射击从新进行了评估,并且开始大幅的引入溶接构造技术,使得车体的质量更上一层,也采用了更多的电焊而非铆钉。
60、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装甲部队闪电般的狂飙突进,让英国人清醒地意识到战壕战的时代早已过去。于是,皇家兵工厂设计师亨利·梅里特迅速修改了原始的设计方案。新坦克的武器配备包括炮塔内的一门QF 2磅炮(备弹150发)及贝莎同轴机枪,车身前端装有一门QF 3吋榴弹炮。车身装甲增厚到89毫米,导致重量达到了43吨,动力系统随之升级为使用新研制的350马力百福“双六”发动机。
61、MkII型:改装自“丘吉尔”MkIII或MkIV型坦克,安装了1门假炮、1具5吨前悬臂、1具1吨后悬臂和1台25吨绞盘。
62、这种喷火坦克改装自“丘吉尔”MkVII坦克,将车体正面机枪换装1具体火焰喷射器。火焰喷射器通过牵引在坦克身后的1辆拖车供油(拖车载油量为908升)。“丘吉尔-鳄鱼”坦克每次喷射时间为1秒钟,喷射距离可达150码(137米)。
63、近卫坦克第50团的丘吉尔IV型坦克正在路过一辆被遗弃的德军Sdkfz232装甲侦察车,1944年8月。
64、第36近卫重型坦克团的经历则更为惊险,该团于7月9日前往库尔斯克,途中有5辆坦克抛锚。该团随后驻守在普罗霍罗夫卡北部,在7月12日的战斗中该团7辆坦克全毁,4辆失去战斗能力,考虑到36团此时只有15辆坦克(5辆趴在路上呢),这毫无疑问是非常惨重的损失。不过该团声称击毁6辆坦克,其中包含2辆虎式坦克。到8月中旬,36团修修补补后还剩下10辆丘吉尔坦克,23日,状况不佳的丘吉尔都被送去后方,取而代之的是13辆SU-152和KV-1S。12月下旬,36团重新开始接收丘吉尔坦克,其中一些是他们之前使用过的。这批坦克一共14辆,被投入到普斯科夫(Pskov)作战,直到1944年6月该团重新装备IS-2坦克为止。
65、苏联人最后总结道,丘吉尔坦克的火力弱于KV-1及KV-1S(1942年测试结论,未用虎式作为标靶进行射击测试),而装甲要强于后两者,有能力对抗所有型号的德军坦克。机枪弹药基数是KV系列的3倍,推重比和最高速度低于KV-1/1S,但平均速度和行程非常接近。丘吉尔坦克不够可靠,在设计和结构上都不够成熟,在作战期间需要经常进行修理,还需要比较稳定的配件和总成供应。转向机构和变速箱一体化的设计值得苏联借鉴。
66、上图为“丘吉尔”MkVII型坦克留档图。该型坦克为安装一门75毫米炮,车体更宽,装甲更厚,因此有时也被称为“重型丘吉尔”坦克(HeavyChurchill)
67、1940年,二战全面爆发的第一个年头,英国陆军发现旗下的MK-II型玛蒂尔达步兵坦克和MK-III型瓦伦丁步兵坦克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于是,英国人开始了新型A-20步兵坦克的研发工作,这便是丘吉尔步兵坦克的前身。当时,英国陆军深信欧洲西线的战斗依然会像一战一样陷入战壕战,于是A-20样车便拥有了类似它的一战前辈大游民坦克类似的外表。
68、“丘吉尔”装甲车体的两侧有外伸至履带外侧的凸出部分,被设计者们戏称为“时装裙撑”。其实这一点并不“时装”,纵观早期法国的B系列中型坦克,苏联的多炮塔重型坦克,均有类似结构。由于其包络式的履带设计,因此突出部分位于履带上下支之间,这和美国M4“谢尔曼”及德国“虎”式那种车体两侧凸出部位于履带上方的设计在外观上迥然不同。突出部分在车体两侧形成了两个矩形结构,显著地提高了整个车体的结构强度,因此“丘吉尔”的车体构造也被称为双箱梁结构。突出部的侧壁上,在驾驶员座位之后都开设有大尺寸的方形舱门——德国人对这些舱门嘲笑不断——在枪林弹雨中,从这个门逃生,岂不是变成了送死?而英国人对此的解释是:侧门被顶住的概率,大大低于车底逃生门被顶住的概率。有意思的是,后来的英国“武士”步兵战车仍然保持了这个侧面舱门的设计。其后还开设有发动机进气口,外罩有可拆卸的装甲百叶窗。最初百叶窗的开口是朝着斜下方的,但行驶测试中发现很容易被淤泥所堵塞,于是很快改为开口朝上。然而早期型号的“丘吉尔”履带上支是完全暴露的,因此在行驶时从上支履带落下的尘土会大量进人进气口。起初设计人员在进气口上方加装了一块钢板以阻挡尘土,但收效不大。这个问题到在上支履带上采用了全长度挡泥板后才得到真正解决。进气口罩装上百叶窗后,车体宽度就超出了铁路装载限界,因此在铁路运输时百叶窗会被拆下来放在发动机舱上面。
69、图为英军“丘吉尔”III型坦克研制成功后的样车留档照片。该型“丘吉尔”坦克的炮塔为焊接型炮塔,其总产量为675辆
70、被缴获的131号虎式立刻被英国人送回本土修复,用作研究对付虎式坦克的教材。丘吉尔步兵坦克在这次战斗中证明,盟军在德国虎豹群面前,并非不堪一击!
71、图为1943年4月23日,英国雷丁附近的阿博尔费尔德村(Arborfiled)的一处英军维修工场内的一辆“丘吉尔”MkI型装甲救援车,其背后停着一辆没有炮塔的“公羊”观察坦克。注意这辆“丘吉尔”安装了两挺并联的“贝莎”车载同轴机枪
72、针对法国多河流的地形盟军准备了大量架桥坦克
73、在库宾卡接受测试的丘吉尔III型坦克,T.31222R号车。